曾经“最火爆”的专业,成“新天坑”了

发布日期:2024-09-17 15:18

来源类型:澎湃新闻 | 作者:布伦特·斯皮内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门迎红日照大堂是什么生肖】【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澳门今晚特马开什么号】【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2024香港结果查询】

关注 这 里 · 遇 见 更 好 的 自 己

★ ★ ★

前段时间,网传“清华大学停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的消息,引发巨大关注和热议。

清华大学紧急辟谣:这纯属误解

清华大学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原来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类专业名称,不再单独招生。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专业更新,并非相关报道所称的“清华大学停止土木等专业的辅修学位招生”。

清华大学的回应,虽表明了清华依旧在招收土木工程专业的事实,但难掩当前土木类专业遇冷的现实。有网友评论:“清华的土木属于名牌专业呢,居然合并了!”“这么多专业停招,但大家还是看到土木停招时最激动。这是不是因为符合很多人的预期?”

土木工程,要凉透了吗?

从“爆款”到“新天坑”

2006年至2015年,有人称之为“土木工程专业黄金十年”

回顾千禧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各类工程建设热潮迭起,“房地产热”使得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水利工程等工科类专业乘势崛起。

当时建设资金充足、项目多,许多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一毕业直接进入项目工地,干几年就成为总工或者项目经理的,从年薪十万到年薪百万的,大有人在。

土木工程专业一时间风头无两,三总五项、高薪体面成了土木工程的代名词,不少高考状元扎堆抢进土木工程专业,导致许多大学争相开设相关专业。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1998年,调整后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面世;2008年前,开设土木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392所;截至2022年底,相关高校数量多达572所

土木工程作为当时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报考人数非常多,录取分数也很高,那时,土木工程排名第一的同济大学火得发烫,很多高分学子宁愿放弃清华大学也要报考同济大学土木系。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建筑系也不乏全国各地的省状元、市状元。

如今,这股势头已经消减,土木工程专业招生频频“遇冷”,多所知名高校录取分数线断崖式下跌,甚至招不够人。

2023年,广州大学就因土木工程专业遭遇“史上最冷寒流”登上微博热搜榜。起因是有人爆出了广州大学普通物理类204专业组(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组)的最低录取分数降至453分。而这一年,刚刚从专科升到本科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招生最低分为555分。这一分数差异,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议论。

展开全文

同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等985大学土木类国家专项,在高考大省河南省进入志愿征集,招不满人

2022年,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被曝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大幅下降,为564分,排位43252名的考生或有望被录取。而2021年的录取分数线是667分,只有前1730名考生才能录取。比上年降低103分,在上海知名高校中录取分数线中排名倒数第二,比上大、华师、东华、华理都低,同时亦不如河南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赵兵曾连用三个“断崖式的落差”进行点评。

2022年同济大学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

并且,土木专业遇冷不只体现在招生上。已经就读的学生也在身体力行“劝退土木”。

2022年,湖南大学公示本科生转专业的录用名单,土木工程学院竟98转出0转入

2023年,网传四川大学转专业数据也显示,土木工程是该校转出人数最多的专业,57名学生“带学分跑路”。

在网络上,随手一搜也能看到很多土木从业者的劝退视频。

一时之间,土木工程仿佛进入了寒冬,成为众所周知的“提桶跑路”专业,甚至有“新天坑”专业之称。

土木工程,真的没有未来了吗?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霖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土木工程承载了其所有的建设需求,是人类和社会所需的永恒专业,也是历史上生命力最强的专业。因此,土木工程不是朝阳也不会是夕阳,而应该是‘常阳’‘长阳’。”未来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在向三深(深地、深海、深空)跨越,地下空间、海洋强国、太空基建都是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征途和方向。

2022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从“增量”到“存量提质”的转型方向,给土木行业发展赋予新的机遇与选择。

比如,依赖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新基建”,让土木可涉足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更多领域。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不少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似乎也已重获新生。

学科专业转型升级

为应对行业发展变化,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正在主动寻求转型升级。

“土木+N”

例如,同济大学开始对王牌专业——土木工程进行改革,积极挖掘该专业的多种可能性,助力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同济大学根据土木工程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了“土木工程+N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供学生选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1~2年级通识,2~3年级专业基础,3~4年级可根据个人兴趣、专业发展和未来就业选择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防灾与风险评估等七个模块,实现专业内的个性化。

同时,与数学科学学院联合开设“数理强化班”,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联合开设“力学实验班”,与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开设“创新创业班”,前两年在相关院系学习后转回土木工程学院学习,夯实基础,为未来发展助力。

与法学院联合开设“土木-法学”复合人才实验班,在不增加学制的前提下,将土木工程专业和法学专业的知识与实践学分精心凝练,深度融合,跨学院、跨学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在此基础上,2019年起同济大学推出“主修专业+微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位”的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形成“土木工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土木+N”(图源: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

同济大学的这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仅为在读学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方向选择和引导,还有望防止人才断层,更好地适应未来土木工程项目的需求,包括设计、施工、管理、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法律实务等综合性工作。

智能建造专业

重庆大学的土木工程则与人工智能强势结合。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绪红在重庆大学组建了一支涵盖土木工程、自动化、计算机、数学与统计相关学科的研究队伍,在全国率先开展建筑智能建造理论及技术的研究,涵盖智能生产、智能检测、智能管控等多个板块。

目前,已有一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加入到了智能建造的探索行列。2017年,同济大学首获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备案。截止目前国内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超百所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大学近年来都新增了智能建造专业

智能建造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升级转型,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发展而成的新工科专业,相信在这个智能时代,会成为推动土木发展的新引擎,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人工智能热

“智能建造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

今年6月,高考刚结束,某“双一流”大学的土木工程硕士陆硫就开始一遍遍回答这一问题。亲朋好友,以及通过各种关系找过来的准大一生,都来向他咨询近年来大火的智能建造专业。六年前,这一专业才在同济大学设立。今年,共有46所高校新获批该专业。

“我的回答是,几乎没有区别。”陆硫是传统土木工程科班出身,他认为,“智能建造也好、智能制造也好,重点是后边的两个字,前面俩字只是一件马甲。”在社交媒体上,输入“智能建造”,也会跳出各种学长学姐的劝退帖,“只是土木换皮,别来,快跑!”

但事实上,随着第一届智能建造学生陆续毕业,近两年,才开始密集出现这样的评论。回到2020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土木行业的压力愈发凸显,土木工程荣登“新天坑”专业榜首,报考遇冷。正是在这一时刻,“智能建造”成为拯救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救世主”。

该专业在当年第一次“猛增”,23所高校成功申报,包括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大学等。对考生家长而言,在众所周知的人工智能时代,戴有“智能”帽子的专业,至少听起来就业不愁。

在本轮高校专业大调整中,“智能建造”的走红具有代表性。记者梳理发现,近五六年,全国高校新增专业以新工科为主,最多的是以“智能/智慧+传统工科”命名的新专业,例如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智慧能源等。另一类是为了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需求,最典型的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及碳中和相关专业等。

思考

“专业一过热,学生就业就会遇到挑战。”清华大学工程教育学学科负责人林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以人工智能行业为例,一方面,各类研究报告不断向公众输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总缺口高达500万、人工智能工程师平均月薪位列职业薪酬榜首”的信息;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人才市场冷热不均的现象非常突出,“巨大的供需缺口”主要针对名校的头部人才,多位受访地方教育厅人士透露,地方普通院校毕业的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近两年求职就业的情况并不理想,已开始出现过剩趋势。

过去曾有过类似教训。林健回忆,21世纪初,伴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第一次大扩招,管理学、会计、计算机等专业遍地开花。但仅仅五六年后,这些专业学生就出现“积压”。

高校调整专业想要不过于短视,并不容易。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培根等今年7月发表论文《近十年我国工科专业调整:逻辑与反思》指出,近年来,开设新专业的主力军是应用型高校,它们在招生逻辑和政府逻辑驱动下,“大刀阔斧”急进式推进专业调整,“乐此不疲”。

相对而言,很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更加谨慎,专业调整多受学术逻辑的推动。但最近几年,受限于生源质量和就业市场竞争,研究型大学也“逐渐沦陷”,很多“双一流”高校,甚至是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都陆续开设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

林健指出,这一轮专业大调整中,高校应警惕两种倾向:急功近利与不自量力。既要面向未来,从长远角度去分析一些“热门”专业的市场需求,“至少考虑到五年之后”,还要结合学校自身不足与优势,综合考虑高校的定位与服务面向。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对《中国新闻周刊》建议,高校专业调整应从多个维度考虑:专业定位、社会需求、生源评价、师资队伍、就业结果等。这需要进行全面的市场需求分析和定量化成效评价,“只有基于证据的决策,才是真正理性的,但现在多数高校设置新专业依然奉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如果只是跟风,永远只能跟着别人的后面走,难以成为同类院校的引领者。”林健说。

后台输入:高考

高考咨询

    2025指导群建立

    进群请留言

2025指导群建立

进群请留言

    欢迎考生及家长留言讨论!

欢迎考生及家长留言讨论!

将本文分享给更多的人!

山西省招生考试网(ID:sxzsksw)编辑整理

文章素材/截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招考资料!

在看为学子加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吉田翔:

1秒前:这需要进行全面的市场需求分析和定量化成效评价,“只有基于证据的决策,才是真正理性的,但现在多数高校设置新专业依然奉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Gerald:

5秒前:文章素材/截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克里斯·柯尔弗:

7秒前:同济大学的这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徐鸥仪:

5秒前:智能建造专业